测量水质高量程COD为什么误差比较大,怎样操作才能减少误差
为什么高量程COD测量误差更大?
高量程COD水样必须经过稀释后才能测量,这个稀释过程是最大的误差来源。具体原因如下:
稀释误差的放大效应
核心原因:任何微小的稀释操作误差都会被放大数十甚至上百倍。
举例:一个真实浓度为1000 mg/L的水样,需要稀释10倍(取10mL样品定容至100mL)后测量。如果你在取样时误差了0.1mL(即取了10.1mL),最终计算出的浓度将是
(10.1mL / 10mL) * 1000 mg/L = 1010 mg/L
,产生了10 mg/L的绝对误差和1%的相对误差。而这仅仅是取样一步的误差。本底干扰物的浓度变化
稀释用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并非绝对纯净,它本身可能含有极低浓度的可氧化物质(空白值)。
当样品被高倍数稀释后,样品中原始污染物的浓度变得很低,而稀释水本底值的相对影响就变得非常显著,会直接加在测量结果上,导致正误差。
反应条件的改变
氯离子干扰:氯离子(Cl⁻)是主要的干扰物,它会被重铬酸钾氧化,导致结果偏高。在原始水样中,可以通过加入硫酸汞来掩蔽一定量的氯离子。但稀释会改变Cl⁻与HgSO₄的比例。如果稀释后氯离子浓度仍然很高,但掩蔽剂浓度因稀释而降低,可能导致掩蔽不全,误差增大。
催化剂浓度不足:硫酸银作为催化剂,其浓度在稀释后也会相应降低,可能导致氧化反应没有进行到底,结果偏低。
操作难度增加
高倍数稀释需要更精确的移液和定容操作,对玻璃器皿的精度(如移液管、容量瓶)和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。
对于非常浑浊或不均匀的水样(如污水),取得一个有代表性的原始样品本身就很困难,稀释会进一步放大取样代表性的问题。
如何降低高量程COD测量的误差?
针对以上误差来源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显著提高准确度:
1. 优化稀释操作(最关键的一步)
精准计算稀释倍数:先根据水样来源和经验预判COD范围,做一个初步测试,根据初步结果确定一个合适的稀释倍数,使稀释后的水样COD值落在方法的最佳范围(通常是100-500 mg/L)内。避免过度稀释。
使用高精度器皿和正确技术:
使用精确容量瓶和移液管。
对高浓度原样进行稀释时,最好采用“逐级稀释"法,而不是一次性地进行高倍数稀释。例如,稀释100倍,可以先稀释10倍,再从此稀释液中取液再稀释10倍。这比一次性稀释100倍误差更小。
确保移液管、容量瓶清洁,定容时液面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。
2. 严格控制空白值
使用高质量的稀释水:务必使用新鲜制备的超纯水或重蒸馏水作为稀释水。
做“稀释空白"实验:不仅要测试剂空白(用稀释水代替样品),最好还做一个“稀释空白",即用与你稀释样品相同体积的稀释水按照相同的步骤进行消解测定。用这个值来校正你的样品值,可以更有效地扣除稀释水本身带来的误差。
校正后COD = (样品测得值 - 稀释空白值) * 稀释倍数
3. 确保反应和掩蔽有效
验证氯离子浓度:了解水样中氯离子的大致浓度。确保稀释后,水样中的氯离子浓度仍低于方法规定的掩蔽上限(通常为2000 mg/L)。如果稀释后氯离子仍然很高,需要计算并额外补加硫酸汞掩蔽剂。
确认催化剂充足:对于高倍数稀释样,消解时加入的硫酸银催化剂是足够的,因为国标方法中的加入量是针对最终消解液体积的。但需要注意这一点。
4. 其他重要措施
保证样品均质性:对于悬浮物多的污水,取样前必须充分摇匀,确保取到的原始样品和稀释样品都具有代表性。这是前提条件!
进行平行实验:每个样品至少做两个平行样。平行样结果的相对偏差应在方法允许范围内(如<10%)。如果偏差大,说明操作或样品不均一,必须重测。
加标回收实验:这是验证准确度的黄金标准。向稀释后的水样中加入已知量的COD标准物质(如邻苯二甲酸氢钾),与未加标的样品一同消解测定,计算回收率(应在95%-105%之间)。回收率实验能综合反映操作、稀释、干扰等所有因素的误差。
总结
误差来源 | 降低误差的策略 |
---|---|
稀释操作 | 精确计算倍数、使用合格器皿、采用逐级稀释 |
稀释水空白 | 使用超纯水、做“稀释空白"进行校正 |
氯离子干扰 | 预估Cl⁻浓度、确保稀释后不超限、必要时补加掩蔽剂 |
样品代表性 | 取样前充分摇匀/均质化原始水样 |
系统准确性 | 做平行实验(控制精密度)、做加标回收实验(控制准确度) |